close

 



 


 潤餅的由來,相傳薄餅由明代同安才子蔡復一的夫人首創。蔡復一是一個獨眼跛腳的殘疾人,有人取笑他只有一隻眼,他說:「一眼觀天下。」有人說他是瘸子,他應到:「一腳登龍門。」蔡復一才華橫溢,為人耿直,卻屢遭奸臣陷害。他們在皇帝面前推薦蔡復一整理抄寫朝廷里歷年來的文書,且要蔡復一在四十九天內完成九大箱的文書,否則,當以違抗聖旨論處。為了完成任務,蔡復一廢寢忘食,晝夜雙手齊書,難得有歇息吃飯的時間。蔡夫人看在眼裡,急在心裡。有一天,她想出了一個妙法:把麵粉攪成糊狀,在熱鍋上輕輕一抹,做成一張張薄薄的麵皮,再把各種菜切細,炒成燴菜,然後用麵皮把燴菜捲成圓筒狀。每天用餐時,蔡夫人雙手捧著「薄餅」餵丈夫吃,這樣既不影響工作,又不耽擱吃飯。在夫人的照料和協助下,蔡如期完成了朝廷的使命。從此,蔡夫人做「薄餅」的故事在當地傳為美談,因「薄餅」是蔡夫人所創,所以民間又有「美人薄餅」或「夫人薄餅」的說法(摘錄自維基百科)。


 


 


 既是美人,又能助夫,與海咪相符,於是今年清明屆至,海咪提議包潤餅。


 


 


 為何在清明要吃潤餅,有人說與寒食節有關,因為清明節又稱寒食節,當日不動煙火,只吃涼的食品,所以也有了「潤餅」。




 寒食節的由來最普遍的說法為紀念介子推,相傳春秋時期晉公子重耳避開內亂,歷盡艱辛。一次,他挨餓難熬,百般無奈時,介子推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給他吃。後來重耳當了國王(晉文公,春秋五霸之一),去找和母親一起躲在深山中的介子推。遍尋不到,便下令放火燒山,想以此逼出介子推,但最後發現介子推與其母被燒死。重耳十分後悔,便規定每年此時不得生火,一切吃冷食,稱為寒食節(山西省介休市山東省鄄城縣鳳凰鄉當地居民仍然對此深有記憶,實際節日這三天已沒有吃寒食的活動,但晚飯仍然有不生火做飯的習俗,一般晚飯會喝開水,而不是平時喝的各種麵湯)。但後人多所考証,寒食節的真正起源,應是源於古代的鑽木、求新火之制。古人因季節不同,用不同的樹木鑽火,有改季改火之俗。而每次改火之後,就要換取新火。新火未至,就禁止人們生火,這是當時的一件大事。寒食節習俗,有掃墓、郊遊、鬥雞子、盪鞦韆、打毯、牽鉤(拔河)等(摘錄自維基百科)。


 



 但包潤餅常見的餡料,例如青菜、蛋皮等難道不用火煮嗎?而且不只清明吃潤餅,尾牙也吃潤餅啊!吃潤餅真的跟寒食節有關嗎?我是有點存疑。


 



 研究那麼多幹嘛?我準備吃囉~~


 


 



 


 


 





 


 


 



 


 


 



 


 


 







 
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綠咪小咪的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